
有人说:中年是一扇门,分出了人生的两个阶段
前半生,摇摆不定,迷茫和焦虑是主旋律
到了下半场,进退取舍才是最重要的课题。
工作之后,我们会发现
工作更重了,人际关系变复杂了
家庭和爱情更像是某种日程,
稍微慢一点都追不上“社会时钟”的脚步
知乎上有个很多的话题是:
工作之后,你悟出了什么职场道理?
今天,想结合网友和周围亲友的一些故事
帮助大家缓解焦虑,减少内耗。

一、人际关系在加重,但正确处理让自己变轻松
@momo
我以前是很典型的“讨好型”人格,习惯性给别人提供帮助,不敢拒绝别人,害怕别人会生气,也不敢麻烦别人,怕被别人讨厌,于是就被塞了很多不属于自己的工作。
但是现在我想开了:上周同事让我帮她做一个几十页的画册,我直接拒绝了:不好意思,这不在我的工作范围内。
说出来的瞬间,我感觉自己松了一口气。工作中,我们不需要让所有人都感到满意或者舒服,该拒绝的就拒绝,一味的退让只会让别人得寸进尺。
现在我在工作中,不再去揣摩别人的看法了,而是尊重自己内心的想法就可以了,事实上拒绝不合理的需求,对我自己也没有什么影响。
二、工作压力在变大,但良好的心态让自己更轻松
@小李
就我自己的经历而言,就是:不要贪图领导一时的满意,或者升职加薪,而做出对职业发展不利的事情。
工作两年之后转岗,当时的领导是个性子比较急的人,有时候自己也没有想明白的一些事情,就要求我们去做,当时dead line的压力很大,为此加了不少班。
有时候,一些方案没有想好,就盲目去做,后来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,于是就做了很多的无用功。
在做一件事情之前,先想想要不要立马去做,能不能明天在做,工作中永远没有什么事情是天大的,并且耽误不得的,不要给自己加包袱和压力。

三、工作任务在加重,但健康的身体让自己更轻松
@小周
我以前是一个工作很拼的人,总想着等老了再享受生活,以前通宵几天去解决一个方案是常规操作,在自己创业的时候也在不停的连轴转,导致后面直接进了医院。
健康这个东西,在自己拥有它的时候最容易忽略它,只有失去才意识到: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”。
在出院之后,我开始调整作息和饮食,有意识地锻炼身体,坚持跑步和其他的锻炼,坚持半年后,不经常见面的朋友都夸我“感觉你整个人都精神了”。
如果只是一味的埋头苦干,事无巨细,那么很可能是能者多劳,抓住重点工作,和符合自己方向的任务,比锻炼“工作时长”的耐受力,更加具有性价比。
四、工作难度变大,但持续学习让自己更轻松
@小珊
比起年轻的时候,我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强了不少。刚开始工作的时候,遇到困难,我就会很emo,然后硬着头皮向上司求助。
有一次和领导去参加一个展会,负责文案的伙伴请假了,看着领导很快地写完了一篇经常活动报道,一下子意识到工作技能越多,工作就会愈发游刃有余。于是开始有意识地学习一些技能。

上次公司有个项目比较急,但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到相应的负责人。我就对着教程,自学了PS,完成了所需要的图片。
很多时候,并不是工作中的困难消失了,而是持续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了。
六、家庭责任加重但清晰的安排让自己更轻松
@本宋
结婚生子之后,我又多了一重身份,家里没有其他长辈能帮忙带孩子,我就成为了一位全职妈妈,日常就是围着孩子转。
在孩子五岁的时候,我选择重返职场,选择了业务方向。刚开始接触跑业务,业绩肯定是不太好的,想到工作,心态也在焦躁和摆烂两个极端波动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,我为自己制定了三个步骤,帮助自己业绩达标,轻松带娃。
一是制定合理的业绩目标,逐步拓展新客户;二是管理好日常行为,不因为短期看不到成果打退堂鼓;三是保持良好的心态。半年后,我的业绩在部门基本稳定在前三了。
六、人生抉择在加重,但坚定自我让自己变得更轻松

@小书
26岁那年,我不顾家人的反对,辞去了稳定的事业单位工作,在我决定辞职的时候,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,甚至跟家里人大吵了一架。
从那之后我就从家里搬了出来,一遍做一些兼职养活自己,一边准备考研换专业,复习了一年,上岸了川大,现在读研结束,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,发现选对了喜欢的方向,走得会更快更舒心。
我不知道未来的自己会不会因为当初的决定后悔,但是生活总是充满了未知的精彩和挑战。人生并不易如反掌,但是可以无限靠近。
很多时候,我们会发现,
生活中有太多太多让人焦虑的问题
似乎目前的人生阶段就是复杂且沉重的
但当你拨开眼前的迷雾
会发现,那些想通的事情,其实大同小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