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⬆点击报名
近期,看到有网友分享:
人在家中坐,锅从天上来!已经离职一年了,前几天遇到以前同事,聊到公司的问题才知道:老板批评公司的人没有做好事情就甩锅给我,说我没有做好工作交接,真的好气!
离职了还能背上前公司的锅,真是离谱又好笑。有网友吐槽:“职场嘛,本来就是谁先离职谁背锅。”
一、职场甩锅背后逻辑
俗话说:“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”,职场甩锅与背锅无处不在。
电视剧《装腔启示录》中的女主角唐影,她背锅的样子简直就是我们打工人的真实写照。
唐影的老板郑律名下原来有两员大将,一位是王律(王艳红),一位是韩涵。在电视剧中,王律因回家奔丧,将与客户谈合作这个任务交给了唐影。
为表示不能商议合作实属情非得已,王律身着丧服,面容憔悴出现在了线上会议上。此事一出,原本快要促成的合同被压了十个点的价格。
唐影熬夜加班补完合同,关于合同款项问题打电话请示王律,王律告诉唐影只用关注合同款项问题,把日期空着由她来填写。
在签订合同时,客户刘美玲直接指出了合同中的常识性错误:本合同截止日期为6月31日。王律见状直接把锅甩给了唐影,对着唐影一顿输出,并指责唐影为什么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。
出于趋利避害的天性和远离麻烦的本能,为了避免承担责任,在出现问题遭遇挫折时,部分职场人便会找某些“替罪羊”来承担责任,以获得心理上的安宁。
在职场中,背锅和甩锅就成为了员工在工作中最耗费精力的事情,哪怕只是反应慢了点接触到了锅边,绩效就得大打折扣,晋升就变得更加困难。

二、锅从天上来,如何机智避坑?
背锅这件事,有点类似于家里遭遇了小偷,你无法预测小偷的行窃时间,也无法阻止小偷行窃,为了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,只能加装防盗门窗。
切换到职场就是,你无法阻止别人向自己甩锅,也不能离群索居,但是可以提前做好预防,保护自己的利益。
职场甩锅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:同事之间的甩锅、跨部门合作之间的甩锅、上下级的甩锅以及甲乙方之间的甩锅。
1.从源头上减少背锅
a.雁过留声,沟通留痕
俗话说: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无。工作中任何事情,尽可能留下文字证据,尤其是涉及到决策和工作交接的问题,保留好证据,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背锅。
b.建立边界感,明确职责
在接手一项工作或一项任务时,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和任务目标,避免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,在能力范围内将事情解决到底,分内工作确保无误。
c.学习沟通,留存第三方见证
学会沟通是职场的必修课,尽量使用委婉的表达方式,找一个客观的、难以反驳的理由拒绝分外工作,避免撕破脸皮。
如果不得不接受任务,尽量让沟通始终处于公开状态,创造三方对话的机会,例如:抄送邮件或者在工作群交流。

2.被迫背锅时理性评估
成年人的世界里,有时候利弊可能大于对错,有些锅,虽然牺牲了个人利益,却带来了整体的获益;而有的锅,一旦背了,牺牲的只有自己。
因此,在遭遇背锅时,我们需要尽量避免情绪化,保持理性,权衡利弊之后再做出选择。
如果这口锅影响较小,或者你预判到现在即使申诉也无法改变结果,那么可以选择暂时忍耐。
与此同时,留存所有相关证据,以便在未来寻找合适的时机为自己讨回公道。
如果甩过来锅影响很大,后果很严重,这时候就应该立即采取行动,果断反击。
在这个时候需要保持理性,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,整理好相关的材料,然后向具有决定权的渠道申诉。在申诉的过程中,用事实说话,用证据还原真相。

人在职场江湖走,有时候难免背锅,要想保护自身权益,恰当的防范与反击是有必要的。愿大家都能在职场中乘风破浪,不做职场背锅侠!